值学校“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之际,我校2022年度校基金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落下帷幕。经校内积极申报、二级系部初审推荐及4月20日和4月23日现场答辩评审,最终23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2022年度校基金项目立项。
2022年度校基金项目评审
2022年度校基金项目以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答辩评审方式进行,各项目负责人在答辩现场结合自身项目立项选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案与步骤、创新点等方面进行相关汇报,评审专家线上评审并给与指导,答辩过程全程向全校教师在线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呼应,场内场外同观摩。科研部主任臧玲玲主持答辩评审会。
对比2021年,总结2022年校基金整体申报过程及专家评审情况,主要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科研项目数量有所增加,反映出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主动性在逐渐增加;二、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有所提升,反映出老师们的科研立项准备工作相对具有一定的前期基础,选题立题能力及项目书撰写能力相比去年有一定的提升;三、自然科学类立项8项,社科类立项15项,总体自然科学类研究相对偏弱;四、年轻教师在申报中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新晋教师占比70%以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晋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比较强,敢于选题立题;五、老师们选题能够紧密围绕立项指南,围绕学校发展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自身业务工作中等方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和前沿问题,针对性选题立题。同时,专家们通过逐一对各项目细致评审,也反馈出与高校教师科研队伍相比,老师们的进步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选题立题的精准度、研究思路的构建、项目书的撰写、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的定位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锻炼。
学校党委委员陈德毅全程参加项目评审会,并受张梅校长委托在总结中再次重申科研工作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中职起步的高等院校,学校建校初期科研几乎为零基础起步,教师们的科研认知与科研能力非常薄弱。因此,结合教师队伍建设需求,自建校以来学校非常重视科研建设和教师们科研能力提升,专门制定出台“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并积极给与科研建设相应鼓励政策和经费支持,并要求务必要建设好利用好校级科研基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项目培育孵化平台”的重要作用。
陈委员强调,开展校基金项目答辩评审,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针对项目负责人的评审,更是针对全校教师的难得的“培训场”、“练兵场”和“比武场”,专家们一对一现场指导,为每个项目指不足、把方向、建思路、纠方案,这就是非常宝贵的“实战演练”场,通过开放式面向全校在线共享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帮助老师们清理自我科研“盲区”,促进全员学习和进步。陈委员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精神,尤其是新入职青年教师“敢于选题立项、勇于担当”精神,发挥了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对全校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全校教师要对标发展、提高站位,主动出击、抢抓机遇,珍惜机会、坚持学习,找准发展自身定位,夯实科研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打牢支撑根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发展建设,为学校和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答辩评审现场,部分自身并没有申报项目的教师,也纷纷自发到场并全程观摩,老师们纷纷表示现场答辩的形式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专家们专业的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感觉获益匪浅,科研思路清晰了很多,科研认知也感觉拓宽了很多。
逢学校建校已有两年,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开展,科研建设工作也在有序稳步推进。自2021年首次设立校科研基金项目以来,通过项目支持和政策给予,学校一批有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师已经先行一步跨进科研的大门;在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上,学校不断有新成绩和新突破,2021年学校获得省级科研立项9项,厅局级立项3项,囊括了包括省科技厅、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卫健委各相关主管部门类别课题,并立项校级课题11项;2022年截止目前,学校已获得省级立项9项,并立项校级课题23项,教师们的科研认知和科研积极性正在不断提升,自我科研需求逐渐明晰,学校科研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正在向高校教师队伍的标准不断靠近。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畏辛苦,潜心追求——这,就是走上科研之路的最好“捷径”!